泰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古帝王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何没烧易经 [复制链接]

1#

公元前年,在秦始皇在咸阳举行了一场酒会。

齐国儒生淳于越建言,认为秦始皇不封子弟功臣,推行郡县制,不利于封建王朝统治,并拿齐国田氏取代创始家族姜氏的案例类比,最后还撂下一句狠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就相当于说,你要是不学习古人,分封诸侯,分分钟就可能完蛋。

酒会之后,始皇和丞相李斯讨论,李斯说:“淳于越这个混蛋,以古非今,妖言惑众,都是私藏史书、私学泛滥导致的,建议把秦国之外的史书都烧掉,而《诗》、《书》、诸子百家的著作也要集中烧掉,想学习的必须通过官办机构学习,禁止民办学校招人授课,有敢妄议《诗》、《书》的弃市,以古非今的灭族,知而不报的,同罪,秦始皇同意了。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对中央集权的一次文化巩固,负面影响就是对诸子百家学说实施了一次几近毁灭性的打击,直到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才开始从官府和民间遗存中重整了诸子百家学说。

根据《史记》记载,这次焚书,《医药》、卜筮、植树等书不在禁列,而《易经》为卜筮之书,得以幸免。

而笔者认为,秦始皇为何不烧《易经》,不单单是因为《易经》在当时被归类为卜筮之书,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第一,从秦始皇的姓氏宗族来看

《说文解字》说:

“嬴,少昊氏之姓。”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

“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秦始皇的祖先名叫伯翳,曾经在唐尧虞舜时期当官,传说这个伯翳懂鸟语,而秦始皇嬴*的姓“赢”,甲骨文正是一只鸟的形象,《易经》的“易”字最初也是鸟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易经》是秦始皇先祖所信奉的家族典籍。

为何这样说?

因为,秦始皇的祖先伯益,是皋陶之子,东夷部落首领少昊之后。少昊曾经在定都山东曲阜,以鸟纪官,号称百鸟之国,也就是少昊的部落图腾是鸟。

《繹史少皞纪》引《古史考》记载:

“少昊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或曰:宗师太皞之道故曰少昊。”

这样思路越来越理清了,少昊师承太皞(太昊),而太昊伏羲氏正是《易经》八卦的创作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之于秦始皇,不单是一本书这么简单,既然秦始皇的祖先少昊金天氏师承太昊伏羲氏,那《易经》八卦很可能是就是嬴姓宗族的思想指引甚至是思想图腾。

近年来,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泰山学院的研究证明,秦人的祖先伯益(伯翳),最初的封地在莱芜的瀛汶河嬴城遗址,在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秦人西迁到了甘肃天水。

林剑鸣先生在《秦史稿》中说,嬴秦与东夷、殷商有共同的鸟图腾崇拜。

年11月26日,山东济南莱芜区*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