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专业治白癜风凌国华:读懂吐槽放假方案背后的民意期待
昨天零时,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站进行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提出三种放假方式供友投票。截至昨天22时,仅凤凰、搜狐、新浪就有超过100万民投票。不少友吐槽,“放假三方案”换汤不换药,全年11天假日总量没变,怎么投票也是玩“拼假”,应该增加假日总量。(11月28日《新京报》) “法定假日放假安排”的络调查引起社会热议。虽然有超过五成的友相对认可“保留春节和国庆七天长假”的放假方案,但民对三种放假方案的吐槽,反衬出放假方案跟民众期待之间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看出,三种放假方案是“在现有法规下对放假做的技术性调整”,只是“挪假”的方式不同,假日总量仍旧是11天。民对方案的投票,只不过是在假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假日安排方式的倾向性选择。“换汤不换药”、“怎么投票也是玩拼假”的吐槽,透露出民对落实节假日休闲权利的殷切期待。 这次络调查只是关于如何对既有的11天法定假日进行安排,并没有提到增加法定假日的总量,难怪会引起民嗔怪乃至失望。但面对三种放假方案的选择性倾向,民对基于法定假日之上的休闲权利的渴望,由此可见一斑。法定假日作为体现公民休闲权利的重要载体,民众对此强烈关注并充满厚重期待。无论是对换汤不换药“拼假”“挪假”的吐槽,还是对增加假日总量的渴求,说到底都是对公民休闲权利须切实保障的权益诉求和民意期待。 超过五成的友支持“保留春节和国庆七天长假”,无疑因为长假比较有利于充分行使休闲权利。无论是回家探亲还是休闲旅游,长假都能提供较为充裕的机会。但长假带来的公共服务压力也需要认真对待。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等公共服务质量堪忧的现象,也在提醒假日安排需要多方着眼,加强配套制度优化,以增加公共服务总量、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核心内容。而且,法定假日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公民个体可以出游、休闲、探亲,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联络亲情的重要时机,另一方面,放假也会对企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长假更会造成生产的暂时中断,这显然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友的吐槽,焦点主要集中在“假期总量偏少”上。平心而论,我国的法定假日水平在是世界范围内并不算低。据有关统计,62个国家中平均法定假日11.7天,我们11天排在第33位。我们的假期之所以少,主要“少”在带薪休假上面。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带薪休假显得太寒酸。虽说当前法定假日仍旧具有提升的空间,但这个空间不会太大,也就一两天而已。提升假日总量的重点,需要放在落实带薪休假上面。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对因“拼假”“挪假”和长假而引起的交通、环境和住宿等压力进行分流和缓解,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保障公民休闲权利的重要举措。 放假安排引发民吐槽,在于放假安排只是着眼于法定假日,而没有将带薪休假落实在内。在法定假日扩容空间不大的情况下,落实带薪休假是缓解民众假日焦虑、破解民众吐槽的重要途径。落实带薪休假,切实保障公民休闲权利,更是公共治理的重要课题。比如,《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至今也已实施近六年了。但带薪休假背后的公民休闲权利,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法规上,望梅止渴的“纸上权利”固然美丽,但只有落在地上才能回应民众期待。“带薪休假”提了那么长时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也已发布实施,只有让公民休闲权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对接民众诉求,呼应民众期待。 凌国华
: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