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基金打响入市第一枪神秘资金大举抄底50ETF0iuyg0ip [复制链接]

1#

新基金打响入市第一枪 神秘资金大举“抄底”50ETF


沪深两市昨日(3月20)上演惊世逆转大戏,上证指数早盘急速下跌,最低探底至3516.33点低点;随后在“抄底资金”的推动下,银行、钢铁、地产等权重蓝筹绝地反击,带动指数重上3800点关口,全天震幅超过10%。


    在这场逆转大戏中,刚完成募集46亿元规模的股票基金——建信优势动力基金,就在昨日(20日)进入正式建仓阶段,成为2008年第一只入市的股票型新基金。


    建信优势动力基金经理陈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连续恐慌性下跌之后,目前A股市场的长期价值已经出现,因此该基金选择此时入市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据介绍,建信优势动力基金自2月18日起至3月17日向全社会公开募集,到3月10日募集金额已经超过核准的最低限额,于3月12日提前结束了募集工作。


    对此,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新基金逐步入市建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股票市场的资金压力,消除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慌心理。


    事实上,自本轮行情大调整以来,管理层已批准发行了数量不少的新基金。例如,2月份以来,获批的新基金就已达到21只,数量超过去年的一半。


    市场人士表示,新基金发行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在弱市环境中,新基金发行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管理层呵护市场健康的一种态度。尽管新基金完成募集资金非常困难,募集时间也从去年火爆时的最短的一天延长到现在的一个月左右,但股市大幅回落之后,也给新基金提供了一个在合理价位建仓的机会。


    建信优势动力基金经理陈鹏也认为,市场前期在非理性情绪主导下已经跌出了投资价值,因此目前阶段入市已经较为安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本周股市继续宽幅震荡,上证50ETF成交量连续三天持续放量,继18日成交10.76亿元、19日成交9.56亿元之后,20日又成交13.27亿元,创下50ETF自4.67元回落以来的成交天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50ETF最近三个交易日的交易情况来看,从本周二(18日)开始,50ETF的成交量就持续放大,三个交易日累积换手超过33%,共成交33.61亿元。而在上证指数处在6100点高位时,50ETF的成交金额也不过4亿元,本周一(17日)的成交金额也不过5.58亿元。显然,从本周二开始,上证50ETF已连续三天被巨额资金关注,盘中高达4位数、5位数的买单显然不是中小投资者所为。


    根据业内人士的一些经验,在A股上涨过程中,上证50ETF等指数型基金以往都是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大资金的对冲工具,它们通常会在卖出股票的同时持有上证50ETF,以规避“踏空”指数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类似的情况在去年5月份也曾出现过,上证50ETF交投活跃可以反映出市场投资者的情绪;不过,连续放量和高换手率还不能简单用来判断市场是否到达底部。从上证50ETF以前的表现来看,确实出现过密集放量而市场见底的情况,但当基金的净值和盘中价格差达到一定的程度,盘中就会出现套利情况。近期市场震荡的幅度相当大,因此,这是资金进行盘中套利的可能性比较大。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50ETF成交量连续放大,至少说明有资金在主动介入。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1月底,上证50ETF的申购量就一直在增大。业内人士认为,成交量的放大不排除机构在利用指数型基金抄底,可能市场预期未来大盘股将有所表现。也就是说,这些前期大幅减仓的资金现在重新建仓上证50ETF,相当于重新关注指数,这在相当程度上封闭了指数大幅下行的空间。此外,长线资金的行动还能有效激发其他机构资金的入场积极性。


    回顾2006年以来,50ETF出现持续放量的时间不多。例如,2006年2月8日成交金额12.9亿元,2007年5月14日成交14.89亿元等,虽然每次放量的位置都并非当时最低的点位,但往往与当时市场的低点已相去不远。相反,在50ETF每次的高点时,却根本难以见到放量的迹象。上证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以来,50ETF整体出现了净申购的现象,从1月7日到3月10日,该基金的净申购达到了8.44亿份。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自本轮牛市调整以来,上证50指数的成份股处在全面领跌状态,其跳水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期大盘跌幅。统计数据表明,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已由去年10月16日的42倍下调至目前的20多倍,估值已进入合理区间。不过,在大盘底部没有明朗之前,中小投资者出于恐惧,对指数型基金往往会选择逃避,而敢于在连续下跌中,以巨资出击50ETF,完全是有备而来的。


    事实上,资金重新流入A股市场的情况早已露头,以农业、创投为代表的题材股在游资的炒作下就风光无限。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往往市场“游资“的嗅觉非常灵敏。中国石油等权重股昨日早盘的大跌,让“游资”觉得蓝筹股已经跌无可跌,逼近极限,“因此它们敢于放手一搏”。


    此外,在大盘连续深跌之后,由于将面临一季度业绩考核压力,部分基金实际上也开始由“空”翻“多”。据Topview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沪市机构持仓比例为18.9%,与“5·30”期间的最低点18.24%相差无几。此外,机构已经在旅游业和酿酒食品板块打响了“头炮”,酿酒食品机构持仓比例从2月中旬的16%一路上涨至目前的18%。


    市场人士指出,但散户投资者心理防线一次次被击穿,恐慌情绪到达极致的时候,往往就是机构投资者重新入市“理性”建仓的机会,这也成为市场行情即将“反转”的信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