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座通天的神山,自古是历代帝王封禅天的地方。今天我要为您介绍的国宝,就是高高耸立在泰山之的玉皇顶上、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祭天标志的无字碑。
泰山,被称为中华五岳之首。它雄伟壮丽,绵延起20公里。在海拔米的主峰玉皇顶上,是中国古代皇帝封禅祭天的地方。玉皇是中国道教祀奉的天神,泰山是祭天的地方,因此供奉的是玉皇天神,顶峰也被称为玉皇顶。在玉皇顶上建有古色古香的玉皇庙,还立有一座高大的石碑,这就是泰山著名的无字碑。
高高耸立在泰山之巅的无字碑,整体高约6米,宛如一根擎天石柱伸向天空,给人高耸稳重之感。石碑式样独特,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最奇特的是,碑身上下光光的,竟没有镌刻一个字。
泰山有多块石刻,既有洋洋洒洒的千字巨制,也有寥寥数字的撼世之语—而在这些石刻中,泰山玉皇顶上的无字碑可谓独树一帜。它虽然高大,却其貌不扬、空空如也。可就是这块没有任何字迹的石碑,经专家考证认定,它竟然是中国古代帝王泰山封禅祭天的标志物。
无字碑就是一个封禅的标志物。作为中国古代帝王泰山封禅祭天的标志物,这正是无字碑最珍贵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在泰山余处石刻中,无字碑是集珍贵、奇妙、千古之谜为一身的一块无言的石书。
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座通天御地的神山。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七十二位圣贤到泰山祭祀。从秦始皇开始,又共有秦、西汉、东汉、唐、宋、清六个王朝,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乾隆等十二位皇帝登上泰山封禅祭祀。而无字碑正是中国古代帝王泰山祭天的历史见证,非常珍贵。
那么,在泰山余处石刻中,为什么说这块无字碑是帝王祭天的标志呢?这就要说说中国古代帝王为什么非要在泰山之巅祭祀。
其实,这是一个既玄妙又简单的问题。因为,在遥远的古代,人们认为主宰世界的是天上的神灵;而泰山拔地而起,直冲霄汉字,是一座通天的神山。站在高高的泰山之巅,离神灵最近。于是,古人在泰山顶上燃起祭祀的柴火,泰山之巅就成为祭天神坛。后来,这种祭祀又演变成封建的封禅仪式。
中国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证明自己是君权神授,是上天的儿子,也就是天子。而在泰山之巅,就犹如在天上,一览无余,一切都在掌控之下,这不正是皇帝天子们所希望的吗?而能与这天空相匹配的就是有着无穷无尽无限同样含义的“无”。因此,帝王就立无字碑作为祭天的标志和象征。
从秦始皇开始,共有十二位皇帝登上泰山封禅祭祀。那么,到底是哪一位皇帝立的无字碑,留下的封禅标志呢?这又是泰山无字碑的一个千古之谜。
究竟是谁立的无字碑?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秦始皇所立。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在统一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秦始皇率领大军到东方巡游,登上了泰山,筑坛祭天,刻石纪功作为永久纪念。可秦始皇为什么树碑立传却不在碑上刻字呢?这张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
有人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已经没有了文字,只好立没有字的光板石碑。然而,这种说法不可信,因为,焚书坑儒发生在公元前年,而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焚书坑儒的事还没有发生。何况,秦始皇高傲自大,处处为自己歌功颂德,立无字碑不符合秦始皇的性格。
也有人说,无字碑上本来是有文字的,可经过干年风雨侵,字都剥落了。这种说法也不能让人信服。如果上面真有文字也得有字的残迹,而且为什么史书上也不见记载?况且早在宋朝的时侯,人们就已经把它叫做无字碑了。后人不免对无字碑是不是秦始皇所立产生了怀疑。
因此,人们又有了第二种传说,这就是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首先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明清时的著名学者顾炎武。他认为汉武帝一生八次朝拜泰山,在泰山上留下了不少遗迹,泰山无字碑就是其中之一。
汉武帝,雄才大略,从公元前10年开始,在他执政30多年里曾八次祭祀泰山,在泰山之巅立石纪念,还修建了一座大型建筑一明堂。每逢封禅大典,汉武帝都要来明堂颁布政令,祭祀把诸神和列祖,然后登山祭祀。可让人不解的是,祭祀是向天地报功,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干嘛非要立一块无字碑呢?相传这还与奏始皇有关。
传说秦始皇当年来泰山祭祀时,对泰山神傲慢无礼,惹怒了秦山神。泰山神决定给这位狂妄自大的皇帝一点颜色看看。在秦始皇登山的途中,暴风骤雨呼啸而来,把秦始皇淋了一个落汤鸡。后来,在秦始皇病死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年,一块巨大的陨石从天而降,落在泰山前。有人在陨石上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果然,秦始皇死后不久,就发生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王朝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汉武帝听了这个故事后,诚惶诚恐,对泰山更是度该和敬畏,他率领大队人马来到泰山脚下,命令兵马在山下安营扎寨,自己却只带着大将霍去病的儿子秘密上了泰山。那么,泰山无字碑是汉武帝立的吗?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