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旅部、国家卫健委4月13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泰山岱庙景区内展室自4月15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景区室露天区域继续开放!
岱庙鸟瞰内展室不让看了,咱就来看看岱庙内露天区域的景吧!
岱庙简介
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主祀“东岳大帝泰山神”,被称为道教神府,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居住和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地处南起旧泰城南门至岱顶南天门中轴线上。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面积9.65万平方米。
岱庙院景室外主要景点
遥參亭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岱庙的入口,古代帝王来泰山均先在此“草参”,再入庙祭祀。唐代称“遥参门”。宋代在门内垒台,台上筑亭,改称“草参亭”。明代扩建,并奉碧霞元君像于其中,成为完整的庭院建筑。明嘉靖十三年(公元年),山东参政吕经改泰安东岳庙前草参亭为遥参亭,民间素有“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之说。
遥參亭正阳门
岱庙城四周有门八个,向南开的五个,中为正阳门,左为东掖门,再左名仰高门;右为西掖门,再右名见大门;东门名青阳,也叫东华门;西门名素景门,也叫西华门;北门名鲁瞻门,也叫厚载门。
正阳门正阳代表天,是人君的象征。古人说“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正阳门誉为帝王之门,与岱庙内供奉的神是“帝”的身份相符。
厚载门
厚载代表地,也叫后宰门。厚载取自《易-坤》所说的“坤厚载物。”
厚载门天贶殿,岱庙主体建筑,元朝称仁安殿,明代称峻极殿,民国改称今名,采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规格建造,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殿面九间,进深五间,八根红色大檐柱矗于廊前,重檐庑殿顶,熠熠生辉,巍峨耸立,肃穆庄严。
天贶殿岱庙碑林
岱庙碑藏形制各异,现存余处,是天然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故有岱庙碑林之称。著名的有秦李斯小篆碑,汉代隶书“张迁碑”、“衡方碑”,晋代三大丰碑之“孙夫人”碑,唐“双束碑”,宋至清历代御制碑及现代名人题刻等,时间跨度达二千余年。内容多为封禅告祭、庙宇创建重修、文人题诗等。
”汉柏凌寒“碑刻“第一山”碑刻,竖刻行书,末署“米芾书”。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第一山”三字,气势磅礴,行云流水,观之有意到笔到之内涵,深得书家及书法爱好者赞许。
铜亭
铜亭又名“金阙”,全铜铸造,表面鎏金,纯铜仿木卯榫结构,卯榫结构特点是物件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岱庙铜亭汉柏院
位于庙东南角,院内有汉柏,故称汉柏院。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所植。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
汉柏院唐槐院
位于岱庙西侧轴线,与东侧的汉柏院遥相呼应,因院有唐槐而得名。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和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存有清乾隆帝亲笔题刻:“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
唐槐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