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首是泰山,雄峙东方顶破天。泰山安,四海安,历代皇帝都封禅。孔子登临小天下,人称天下第一山。快活三里如画屏,云步桥上过云烟。南天门下十八盘,如同天梯顶着天。南天门上有天街,碧霞元君统万山。大观峰下石刻多,纪泰山铭最壮观。张说替婿谋差事,从此丈人称泰山。玉皇顶上无字碑,疑似刘彻自夸赞。泰山顶上看日出,茫茫云海遮月圆。泰山脚下有岱庙,历代皇帝此祭天。庙中唐槐及汉柏,屹立天地千多年。天贶殿,宋时建,媲美太和大成殿。泰山景区转一转,赛过读书一万卷。
注:
1: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2:泰山在春秋时期是齐鲁两国的交界之地。两国之门文交武备,朝盟赴告,往返频仍。鲁国是周公封地,设周朝祖庙,可以用天子礼乐。所以周朝的政治、文化、法律制度在鲁国保存得较为完备。孔子曾登泰山,考察封禅制度。现有“孔子登临处”碑。
3:碧霞元君,泰山正神,周武王妃子,黄飞虎妹妹,被苏妲己害死后,被姜子牙封为泰山正神。
4:《纪泰山铭》、亦称《东岳封禅碑》刻于唐开元十四年()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铭文首先记载了唐玄宗封禅的起因和规模,描写了封禅典礼的过程,赞颂和夸耀了“五圣”的功绩。一扫历代帝王专为自己“秘请”天神赐福的旧习,改变了帝王封禅仅为满足个人奢望的陈规,明确提出“至诚动天,福我万姓”。并谆谆告诉来者:“道在观政,名非从欲”,充分反映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雄心壮志和务实施政的特点。
5:唐玄宗要封泰山,派张说打前站。张说把自己的女婿带上,事后郑镒连升三级,大臣议论纷纷,唐明皇找张说问话。大臣黄番卓替他说:此乃泰山之力也。从此老丈人也叫老泰山。
6:泰山无字碑,俗称而已,实为石阙。它是秦始皇封禅坛上北边的石阙,非汉武帝所立。
7: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与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号称中国三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