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泰山,华夏民族的图腾,也是齐鲁大地钟灵毓秀的代表景观。
从地理与历史方面来看,黄河与泰山自太古时期便有一段纠葛。洪荒时期,黄河自西方青藏高原奔涌而来,历经我国一二级阶梯,到达华北平原,本应携泥沙径直奔流入海。不曾想,在入海途中遇到一高山阻隔,被迫数次改道,或北上海河,或南夺淮水。这道山,自然就是华北平原居中耸立的民族图腾东岳泰山。而黄河泥沙,随着河流速度下降与经年累月沉积,形成肥沃的黄河下游平原,为沿岸居民带来土地、孕育文明,也带来无尽的伤痛。时过境迁,随着中华民族代代治理黄河,下游的黄河少了几分凶狠,多了几分淡然。而黄沙也被降服,不得不安静地沉淀下来,逐步抬高河床,形成当前的地上悬河。
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当然不是我粗浅的历史地理知识,而是从泰山玉皇顶可以远眺黄河,这件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但很多登顶泰山的人却不知道的事情。
泰山四大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黄河金带,指的就是在泰山玉皇顶可以看到百里外黄河蜿蜒的盛景。清代大才子袁枚《登泰山诗》:“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诗中所描绘的,也是从泰山极顶玉皇顶远望黄河的情景。如今难以看到,则多半与空气污染有关,在泰山顶极目北眺,天边一片苍茫而已。
当然,黄河金带也并不是就此消失了。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空气纯净,举目远眺泰山西北,隐约也可以看到一条闪着金光的带子蜿蜒在层层峰峦尽头,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这条金色的带子就是黄河。我曾经多次登泰山,依稀记得是97年冬季那次登顶,看到了黄河金带奇观。那天风吹了一天,傍晚登顶后,发现强劲的北风把雾霾吹了个一干二净,天地间清纯一片,在玉皇顶向北方远眺,只用肉眼就能看到逶迤的群山山巅后面,那一抹淡黄色。与湛蓝的天、黛青色的山对比,她太朴实,而又太耀眼了。可惜手头的傻瓜相机,留不下这样的奇景。再以后多次登顶,却一次也无缘得见。
也许还有朋友会质疑,毕竟泰山与黄河,一在泰安、一在济南。其实,泰山玉皇顶与黄河,仅有53KM。而人的视力范围,根据科学理论,在纯净的空气中,人眼可以看见27千米外的一点烛光,在海上能看到土6—25千米外的船只,若在高山顶上,眼力可以扩大到千米处。
清代另一个大才子姚鼐那篇鼎鼎大名的《登泰山记》写道: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汶水徂徕如画。说的是泰山顶向南,可以看到如画般的汶河、徂徕山。可见,人的视力,远比你我想象的要远得多。你若还不相信,且看下面两幅图。
成都远处为四姑娘山长城眺望北京CBD,最高为中国尊其实不止是玉皇顶可以看到黄河。在济南市区里的多个地点,我都曾经远眺泰山山顶。
比如绿地中心。经过简单的计算,泰山山顶可看到53KM外的黄河,而离绿地中心46KM,则可以看到海拔米的建筑,而绿地中心净楼高米。
比如领秀城南边的玉函山,这次直接上图。
其实,在济南地势较高的地方,向南方望去,如天气晴好,很轻松便可以看到群峦叠嶂的泰山山脉,而泰山的最高峰玉皇顶,则要相对难找一些,下次不妨请大家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