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泰山编年通史》
中国山岳首部编年通史
□本报记者赵晓林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重点图书《泰山编年通史》,是一部记述泰山历史的著作,是新时代的泰山编年体史书。整部书稿共计余万字,在材料选取上,无论正史、杂史、方志、档案、笔记、谱牒等,凡与泰山文化有关涉者,无不广征兼蓄;时贤之高论、网络之讯息也均在
在按编年体史书系统梳理泰山文献的同时,该书尤其突出了泰山文化的发展历史,就是其伴随着国族融合、疆域开拓,从东方一域逐渐播及全国,最后融入中华文化主流,并深入影响“东亚文化圈”这一观点。泰山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中华主流文化之缩影,历史上重大的治乱兴亡、社会变革,均在这座域中首山上有所体现。作者也在编年纪事中,对史料进行剪裁组织,使之与历史大势相扣合,从而突现泰山文化的这一特点。
全书主要分为“编纂大旨”“导论”“编年”三部分,“编纂大旨”详述《泰山编年通史》的体例、特色和创新,“导论”历述泰山文化的发展变迁,“编年”逐条诠释泰山历史。
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山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泰山作为中国的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山石敢当精神、泰山挑山工精神的发源地,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山东智慧、泰山智慧。
《泰山编年通史》是中国首部山岳编年通史,在著述体式、著述内容、学术观点等方面颇多创新之处。余万言皇皇巨著,充分体现了泰山“天下第一山”的大观气象。该书系统阐释了泰山文化的重要作用与历史地位,充分揭示了泰山文化、泰山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为了解、认识、研究泰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泰山编年通史》也将是未来所有泰山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起点和时间坐标。因为泰山“与国咸宁”,《泰山编年通史》也将是国史和地方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之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补互动。书中所揭示的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的泰山文化现象,再一次表明泰山文化的重要作用与历史地位。启示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泰山文化的认识和泰山研究的重视,使“国泰民安、敢当敢为”的泰山精神得以弘扬光大。正如年季羡林先生所言:“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作者周郢是当代著名泰山文化研究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首席专家。其20余年来专注于泰山文化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及省市社科项目多项,已出版《碧霞信仰与泰山文化》《泰山与中华文化》《泰山国山议》《泰山志校证》《明代名臣萧大亨》《羊姓史话》等著作10余种,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史学汇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余篇。应邀在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及韩国、日本、越南等地讲学,传播泰山文化;接受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走遍中国》《社会与法》等栏目的采访。在泰山文化研究领域,研究精深,成果丰硕,是泰山文化研究界公认的重量级学者。
可以说,《泰山编年通史》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贡献了学术智慧和具体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