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泰山兵,名出于王匡,壮于鲍信,精于吕虔(泰山精兵)。-大事记-初平三年(年),东郡太守曹操入主兖州,攻寿张,取东平,破张邈、吕布联军,泰山大部归于治下。建安元年(年),兖州牧曹操分泰山郡以制“轻悍”,设嬴郡,以糜竺为太守。泰山周遭,豪强武装遍布,盛名者有臧霸、孙观、吕虔、吴敦、尹礼、昌豨、郭祖、公孙犊等,或者依附或者为寇。建安六年(年),吕虔为泰山太守,以信义收编郭祖、公孙犊等泰山巨寇,建安十年(年),凉茂为泰山太守,广为招抚,盗贼、流民襁负(带着私人财产)而至者千余家。
泰山郡及周边地图由上边几段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泰山郡一带武风强横,人丁兴旺。乱世之际,这是极珍贵的战略资本——兵源。-古风-兖州地理面积虽然看上去很小,但人口密集,只泰山一郡便有40万人,更妙的是民风强悍,整编入伍战斗力“杠杠地”,对于刚刚创业的曹操来说真是“捡到了宝”。泰山、东平一带,彪悍的民风由来已久,上可追远古——古之河,今之黄河,古之江,今之长江,古之大山,今之泰山。大山雄峙天东,东夷之土。魁首蚩尤,兵之主也!——此为武风之开端。其下,商亡于征伐东夷。周治天下,以泰山为重。山北为齐,姜太公主之;山南为鲁;周公旦主之。自此齐鲁文武昌兴!间有齐桓公奋武,鲁曹刿一鼓作气。更有柳下跖“盗亦有道”聚众数千人,横行天下。秦始皇一统河山,毁尽天下锋镝,西藏咸阳,东藏于赢(属泰山郡)。韩信盘泰山而平三齐。新莽时,泰山有声势浩大的赤眉军。更始帝时,泰山郡起兵二十万攻王莽。建武帝时,泰山叛乱此起彼伏,用了四年时间才渐渐平定。到了汉顺帝时,泰山又起烟尘,遣李固为泰山太守,广施恩信,宁遂十三年。其下五十年,征伐则不平,招抚则稍安。泰山一地,如同熊孩子一般,精力异常活跃地折腾不断。
三国绣像时间来到了曹操崛起的前夜——汉光熹元年(年)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遣王匡、鲍信分别回泰山郡募兵,由此泰山诞生两支正规兵。王匡一支王匡,字公节,泰山郡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袁绍发起讨董同盟时任第五镇诸侯。他在泰山郡招募五百弓箭手,何进事败,袁绍、王匡合力攻入端门,“于承明堂上格杀中常侍高望等二人”,事成,王匡出任河内郡太守。董卓揽权,“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魏书·董卓传》),不敌董卓,泰山兵倾覆。王匡又返泰山郡,转瞬聚集数千悍卒。董卓使胡母班(复姓胡母,泰山人)游说袁绍,王匡杀之。胡母班是王匡妹夫,乃“八厨”之一,以仗义疏财普惠八方,有贤名。曹操急义,攻杀王匡。鲍信一支鲍信,泰山人,有谋略,重大节,沉着刚毅。受命归乡募千余兵还朝,何进已为宦官所害,乃引兵返回泰山,增兵两万,骑兵七百。袁绍与董卓决裂,曹操起兵,鲍信与其弟韬响应曹操跟着起兵。董卓烧洛阳迁长安,无人敢追,唯曹操、鲍信、鲍韬、卫兹不顾一切追击。与宿将徐荣奋战苦斗,鲍韬、卫兹战死,曹操、鲍信伤。鲍信看人极准,董卓初入洛阳,便看出祸首真形,劝袁绍杀之,袁绍犹豫不决,没干。袁绍胁迫韩馥,强占冀州,鲍信对曹操说:袁绍是另一个董卓,我等无能为力,又放不下身段同流合污,就待在河南静观其变吧。年兖州刺史刘岱(扬州牧刘繇之兄)轻敌被黄巾军所杀,鲍信与州吏万潜等人拥立曹操为兖州牧(这里提一下陈宫,曹操入主兖州,陈宫也是有功劳的)。苦战黄巾军,曹操冒进在前,鲍信为救曹操战死,年四十一岁。至冬,终于迫降三十万黄巾军,抽编精锐为“青州兵”,有了与袁绍博弈的本钱。鲍信在天之灵应是得慰。
三国志与泰山兵关系密切的三国人物王匡、胡母班:前边提到,略。于禁:五子良将之一,虽说结局不太光彩,但过不掩功,跟着曹操攻吕布、征黄巾、御张绣、破袁术、拒袁绍,战功赫赫。他是由鲍信拔于泰山兵行伍。鲍勋:鲍信之子,守正不挠,内修品行,廉洁亦乐于向有需要的人给予财物,于是死时家无余财,可惜碰到曹丕那个二货。吕虔:很容易被忽视的曹魏阵营重要将领,当地豪族,带家兵投曹,恩信收编黄巾军,成就泰山精兵。有个说法,说吕虔是姜子牙后人,这且留待将来去探索吧。臧霸:狠人一个,为救老爹劫狱亡命,敢跟吕布硬扛,归曹后为琅琊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尤其是官渡之战时,功不可没。孙观:匪号孙婴子,归曹委以北海国相。随曹操征孙权,为流矢所中,仍坚持奋战,为曹操赞赏。孙康:孙观之兄,归曹后为城阳郡太守,守青、徐沿海地面。吴敦:一名黯奴,太祖讨吕布时,吴敦将兵助布。臧霸归曹,曹操大悦使霸招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以敦为利城太守。昌豨:一名昌霸,泰山群寇之一,投降曹操,拜东海太守。这货顽皮得很,没事就背曹叛乱,每次还都归降,曹操也不杀他,依旧委以重任,最后一次战败,因与于禁有旧,前去投降,结果被于禁砍了。曹操得知,叹曰:“要投降找我呀。”高堂隆: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曾是莫听,大命以倾。耿介清严,尽心尽责,不屑骄奢柔谄猥鄙之行,古今难得。羊祜:德冠四海,奇秘玄远,策定则功必成,难得之帅才。与周瑜、诸葛亮齐名。时间关系,只是聚焦泰山郡一点而列出些许人物,比如刘盆子等一票狂人,泰山羊氏也未尽其详。广义上来说齐鲁之地都是泰山风骨的范围,泰山自古以来便是地杰人灵,龙腾虎跃英雄之地!泰山人鹰扬鹗立之雄姿,着实让人赞叹。武功是一方面,文治亦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圣人千年守望。古今雄奇!大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