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特征是学霸所共同拥有的特征?是智商高吗?还是家里有钱天天请家教?都不是!几乎所有在一线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学霸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自律”。特别是那些成绩长期稳定的学霸,看他们读书就会有一种稳如泰山的感觉,老师教他们也很安心,说什么他们都会听,即便不说,他们也会想办法去学。这样的人他想不成为学霸都很难。
智商高可以算得上是成为学霸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在学生群体里面往往会存在着一种人,他们有着良好的智商,可是没有良好的自律能力。他们的脑子很好用,但是,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同学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是学习成绩不稳定。
比如,你会看到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糟糕,到了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成绩能有所提升。或者是有些同学整个高中生涯成绩都比较一般,到了高考最后阶段发奋图强,然后成绩提升了很多。这类型的学生就是属于智商底子比较好,可是由于没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发挥到极致。
智商高又缺乏自律,导致的结果是,他们往往能够在考试前努把力进入好的学校,可是进入学校以后,由于不自律,学习成绩又一塌糊涂。后期如果思想依然没法转变,就很难有成果。工作以后也会给人一种非常不踏实的感觉。
家里有钱天天请家教,或者是家长自己知识能力很强,跟着孩子屁股后面天天督促着学。其实也算是一种解决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培养出自律的学习品格,因为不自律是人的天性,能够克服天性的永远是少数人。
花钱请家教或者是自己跟着孩子屁股后面督促学习,就是用“他律”的方式来克服孩子的不自律。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家长很累,特别是女性家长,跟着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基本上就年老色衰了。孩子熬夜读书,你也跟着熬夜,孩子都睡了,你还在帮孩子查资料、检查作业,想不早衰都难。
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感,当他在某个阶段,身边没有老师和家长督促着的时候,他会突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学习。很多类似情况的学生也是在这个阶段出现学习成绩的掉落,或者波动。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吸收自律的品格呢?
①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孩子先学习后玩耍的习惯。
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只是把孩子丢进培训班,把他的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培训班填满。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是没有机会培养出先学习后玩耍的习惯的。每天放学你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时间,观察他的学习习惯。如果作业没做完就先玩耍,一定要及时的纠正。可以在他做得好的时候表扬他,也可以在他做得不好的时候给予严厉的惩罚。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就可以培养形成。注意:没有“自主空间”就没有自律,形成自律的习惯,家长必须要学会适当地放开手脚,暗中观察。
②给他玩拼装玩具、拼图这类考验执行力的玩具,监督他们不能半途而废。
自律的客观表现在于执行力强,所以在给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就要往执行力上去引导。比如各种各样的拼装玩具,每一个小零件都很重要,你要引导孩子自己看说明书,自己完成拼装。孩子成功拼完以后应该予以表扬,孩子中途放弃让你帮忙的时候你要坚决地拒绝,鼓励孩子看说明书完成任务。半途而废是大多数孩子的常态,克服半途而废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越自律。
③用榜样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年龄比较大的初中生、高中生,适合用这种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最好的榜样,那自然就是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清华北大的学霸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困扰,也会有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这时他们强大的内驱力会不断的自我指引,自我激励,最终让他们克服困难。那么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怎么产生的?你可以找相关的书籍,让孩子去阅读,让孩子在榜样示范下得到启发。
比较推荐《等你在清华北大》,这里面每一个案例都是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的自我独白。阅读这些案例,你不仅可以学到学霸们的思维,也可以了解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跟随这些学霸的脚步,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孩子的学习也能够变得更加的自律。
最后,我想说的是:自律是有程度的。学霸们的自律是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坚持学习。这样的自律可能只有1%的人能够做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孩子每天自律学习一小时、两小时或者三小时,每周自律学习5天、6天,这样带来的学习效果,那也是翻天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