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泰安市大气环境创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一,东平湖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保证了南水北调的水质要求,沉寂60年的大众泉实现复涌,森林覆盖率达到94.8%。”这组数据是山东省泰安市加强以“石敢当”闻名遐迩的泰山石保护、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最好诠释。
4月28日,泰安市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要讲话要求,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对泰山石保护作出进一步具体安排,坚决打好泰山石保护持久战。
自年以来,泰安市通过全员发动、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开展大规模卓有成效的综合整治工作,泰山石保护带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成为全民共识,老百姓爱山、爱石、爱林、爱泉蔚然成风;广大市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形成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泉涌了,山美了,游客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更强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也促进了文明城市建设,常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泰安小美”志愿者达到50万人次。
直面问题勇于担当
五岳之尊的泰山是社会稳定、国家昌盛的象征,自古就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说。产于泰山山脉的泰山石,蕴含“稳如泰山”“石来运转”等美好寓意,被誉为“平安石”“文化石”“吉祥石”,在民间信仰中有避邪、镇宅等功能,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受泰山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影响,多年来就有捡拾、收藏泰山石的习惯。年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泰山石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开采、交易、收藏泰山石逐渐形成规模,出现了一大批泰山石交易市场和经营业户,形成了靠山吃山、挖石卖石的产业链条。
据统计,到年鼎盛时期,泰安区域经营泰山石的商户达到余家,从业人员达到余人,交易场所占地余亩,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有的经营业户为了牟取经济利益,挖河盗石,破坏山体盗石,占道占河滩经营山石,不仅破坏了泰山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也对泰安城市形象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针对捡拾、盗采、交易、假冒泰山石这一乱象,泰安市委、市政府先后于年、年、年、年,集中开展了4次泰山石保护综合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对泰山区域生态环境十分重视,对泰山石保护工作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