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到了临沂,满大街的招牌中,外地人往往一念就错,这个字是”糁“,知道这个字在当地代表什么吗?正确的发言是怎样的?
为了喝糁,早早起床,找到当年临沂三中所在的兰山路,当年每天早晨都会在这里的地摊喝糁,吃油条。此时,在附近寻到于家糁馆,门口早已满座客人,还有排着队的,也有居民用塑料袋拎着糁回家喝,待我排到热气蒸腾的屋里时,诱人的香味一下子就跟32年前对上了号,对,就是这味道!
于家糁馆看到一个粗、高各一米半左右的大白铁桶里是热气腾腾的糁汤料,一人负责收费、一人将肉丝和配料往碗里抓、还有一人在腾腾热气中舀糁汤倒入碗中,我要了一大碗牛肉糁和三根油条,就在街口坐着马扎喝起来,阔别32年,喝糁的这个人已经白发满头,这所城市也愈发年轻,但糁汤还是当年的味道,一座城市不管如何发展,都应该有些坚持不变的东西,否则就失去了回味的价值,更缺少历史的厚重,爱上一座城,只因一件事,还有一碗汤……
美丽临沂吃罢早饭,向北去蒙山,路过临沂南坊新区,又被美丽的城市新貌所吸引,清澈的祊河水、别具匠心的绿化、宽阔的公路、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无不显示出规划者们的前瞻性和大视野,想想青岛沿海和莱西月湖的规划,就是铜臭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极度污染。
临沂新区巴西可以建设一座崭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青岛却直接把一座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打造的不伦不类,那些直逼海岸的现代建筑群和密不透风的绿化带简直就是一幅和谐山水画卷上被粗暴的画上一道浓浓的黑墨,山与海的情谊被完全隔断,美丽的视野被大大压缩,声声海涛也不再传的遥远,那些枕在海边的巨贪别墅,更是这座城市最美地段上生长的脓疮,不仅破坏了自然的美丽,更败坏着城市的形象……不用看满街的横幅和口号,但从一个人、一座城对历史和自然是否尊重,就能看出其是否有现代的思维,一个人所瞧不起的,往往是他最无知的那些事物。
路边得桃树硕果诱人蒙山在临沂市西北方,蒙阴县境内。进入蒙阴县境,山多起来了,在起伏盘桓的公路上行驶如在空中翱翔,打开车窗让清新的空气带着农田的清香扑进来,这是最熟悉、最喜欢的味道,一个人的旅行,没有一站一站的预定,看到喜欢的景物随时停车欣赏拍照,可能是因为一处农房的别致,也可能是为一朵小花的芬芳,一枚桃子的娇艳,或者山坡上袅袅炊烟,有心情就有风景,远可以看淡淡薄雾中重峦叠嶂,近可以瞧阳光映射下树叶脉络的延展伸张。
蒙山远远地看到了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那巨大的金刚门,今天是周一,目前来看,游人只有我一个,金刚雕像八个,售票员四名,检票员四名,看车场两人。天有些阴,虽然不晒,但挺热。怕进山后下雨,带上雨衣和包相机的塑料袋。这是本次旅途的第一座山,一定要徒步上去,也算是锻炼热身。
蒙山金刚门蒙山号称负氧离子最多的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林木郁闭的绿色长廊中徒步,仿佛进入清凉世界,门票上印着地图,依图寻景,慢慢欣赏拍照。
松之舞一处断崖,明显的三级阶梯,崖壁整体看上去像中国地图的轮廓,于是此处便被称为“中国瀑布”,高60多米,看上去虽然壮观,可惜此时竟然水势很小,少些灵气和动感,旁边牌上有文:
中国瀑布“有水帘之神洞兮,面东南而壁立。水源高悬若挂之于云外兮,如天河之飞追。其形如滚雷兮,其势若霹雳。如天花之散彩兮,若细雨与尘飞。绝壑万仭,断岸千尺,虽非龙门只倾峡兮,亦何啻黄河之奔流。”
想必水势浩大的时候,这种三叠式瀑布的轰鸣溅跳,激荡飞扬,一定是震人心魄的壮观、摄人心神的美丽。可惜来早了,雨季未到,水势在壮阔的背景下,温柔的有些不协调。
观瀑台旁有小景致,一株野樱,一人多高,勃勃的生长着,两侧大石好似是被其生长过程中硬生生的劈开,有人给起了个很应景的名字:樱生石开,这不能不令所有观者思考,是石头分开后樱树才得以在此生长,还是樱树的生长导致石开?还会促使人思考,那些如斧剁剑劈般一分为二的石头,到底是怎么一分为二的?
樱生石开越走越深入,越能感受到蒙山作为文化名山也当之无愧,原来只知道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现在知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这东山即今日蒙山。而且珠算之父刘洪也是本地人,咱们上小学时候就开始做他编写订注的九章算术中的经典名题,他编制的乾象历还是中国古代历法成型的标志,而且他推算的回归年误差不到秒,朔望月误差仅4秒,在近两千年前取得这样的杰出成就,实在堪称人杰。
该处有景点“刘洪观天庭”,有文字介绍如下:“相传此处为刘洪(-)观天庭处,刘洪泰山郡蒙阴人,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据《后汉书》记载,刘洪为官廉洁,吏民皆畏而敬之。汉灵帝光和年间,由太史蔡邕推荐,被调回京师,专门从事历法研究,写成《七曜术》和《九章算术》等专著,创制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乾象历》,发明珠算。蒙山是珠算的故乡,刘洪是珠算之父,被尊为‘算圣’。
鬼谷子殿再向深处走,自然风光也是愈加秀美,古冰川留下的漂砾和冰臼随处可见。穿过长长四千米林荫栈道,鸟鸣溪唱、风过松吟,上到一高峰处,有一石臼两尺见方,水有少许,旁边指示牌说明如下:“砚池,传说兵家孙膑曾在蒙山著述兵书,用这个冰臼做砚台,故名砚池。砚池是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蒙山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冰臼现象,证实这里曾发生过大规模古冰川运动。冰臼的发现为研究当地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依据,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学术意义。”
古冰川遗迹在许多山上可见的冰臼,都被人附会上了这样的传说,其实质就是古代冰川的裂隙中,水流下注,对岩石的长期冲蚀而形成的臼型石坑。
石砚(冰臼)越走越高,越高越爽,风起云涌,山顶松树在风力作用下,姿态窈窕又不失遒劲,脚下深谷不见底,远处山峰云雾中。一个人登山、一个人的大山……
山再高,也高不过商业的触角,绕过山峰,果然有三位森林滑车的管理人员在聊天,见我一个人来到,三个人竟然同时站起,各就各位了。一个坐到售票处、一个回到检票处,另一个过来问我是否想坐森林滑车。大概是这一天就我一个游人过来吧?我也是几个钟头没见到人了,大家都很欣喜,所以先不着急,坐下来跟几位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会儿,他们也没再等到下一位游客,其中一位小伙儿只好用本来应该坐六名乘客的滑车,拉上我一个人出发。扣好安全带,小伙儿一声:大哥,出发啦!一松闸,车就顺着滑道窜出去了,风越来越大,每次拐弯都有要被甩出去的感觉,但很快便适应了这速度和左冲右突的感觉。
飞快得穿过密林小伙又说:大哥,再快点?我回答:随便,你看着办。速度更快,风声更大,这时候的心态不再是担心,而是再快点又能如何?可不等感到过瘾,减速了,停车了,终点站到了,可怜我辛苦攀登四个小时,你三分钟就下来了啊!
小伙说,大哥,前面还有索道,不想坐索道还可以从这条便道下去。因为下来的太快,就在周边游荡一番,看了几座庙宇。然后去乘坐索道,空荡荡的大厅也就两个人,一个卖票的,一个检票的,于是,悠长悠长的索道,慢的几乎不动,只有我一个人飘飘摇摇的享受了……这样的感觉真是美妙无比,像一艘空中漂浮的懒懒的船……
只有我一个人得索道终于下了索道,又有漂流船可以乘坐,因为担心相机被湿,就顺着漂流路线一路下行,经过李时珍采药住的小茅屋,便到了景点出口,下午三点,想想竟然没吃午饭,这时候已经有摊贩出现,买一煎饼卷大葱,虽然啤酒就在手边,但不敢喝,边吃边开车,飞奔孟良崮……
在这里留下一个疑问,蒙山景点介绍说,鬼谷子在此教学,名徒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后来的一站,河南鹤壁云梦山,也说鬼谷子在那里办学,名徒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到底哪里才是鬼谷子真正办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