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人百科从一个底层士卒到真龙天子
TUhjnbcbe - 2025/5/29 21:14: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 http://www.bdfzkyy.com/

刘知远(—年)。他在后晋开运四年(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上日下高),庙号高祖。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

时势造英雄,契丹南侵后晋灭亡本是中原王朝的悲剧,但乱世英雄刘知远正是顺应天下形势的需要,利用晋阳这个退可阻拒契丹进可南取中原军事重镇,树起反辽旗号,收取民心,及时称帝,成就霸业,从一个底层士卒走入了真龙天子的行列。

“称臣足矣,何必称父;赠以金帛可矣,何必割地。”

公元年,就在石敬瑭与后唐李从珂决裂前夕举棋不定的时候,刘知远说:明公统军多年,从望所归,凭借晋阳的有利地势和精锐部队,一定能够成就霸业,怎么可以受制于一纸诏书而自投虎口呢,在他和桑维翰的建议下,石敬瑭最终下定了起兵的决心。但是,就这在背水一战凶险莫测的时刻,刘知远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当石敬瑭为了借助契丹力量而准备自称儿皇帝时,刘知远劝说道:对契丹称臣就可以了,行以父亲之礼就实在有些过分,只要用丰厚的财物去贿赂,就足以使契丹出兵,根本不必承诺向他们割让土地,那样只怕会使契丹成为中原大患而追悔莫及。然而,一意孤行的石敬瑭早已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终给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

招兵买马

出处: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释义: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赏析:五代时期,刘知远因父母双亡,流落到徐州沛县,娶李员外的三小姐为妻。由于家贫遭到大舅子李洪的欺压,媒人李三叔告诉刘知远太原并州岳节度使在招兵买马,可以去应征混个前程。刘知远前去应征,从更夫做到九州安抚使。最后当上了皇帝。

有个刘知远打天下,就有瓜精送盔甲

据传,有一次打仗时,石敬瑭的盔甲被敌人撕下,刘知远就将自己的盔甲脱给石,并相互换了战马,各自逃跑。人们开始以为没有盔甲的刘知远必死无疑,不料,他却安全回到营地。问其原因,刘知远说是他遇到了种瓜时的瓜精,送给自己一套盔甲才得以脱逃。对此传说,红楼梦第39回有言:“有个刘知远打天下,就有瓜精送盔甲。”

三娘井的传说

江都县塘乡三娘村,有一口据传有千余历史的古井,人称“三娘井”。

井口有一个红中夹着白点的花岗石井栏,井栏下有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形暗红色花岗石大盘底座。井深10多米,井水清澈,井内壁用小青砖砌成,长满着苍绿的青苔,水质甘甜。三娘村人世世代代喝着她,在此生活、繁衍,安居乐业。井的南边是一条明净的小河,井的下坎有历代修竣此井所立的数十块石碑。可惜的是小河早被填平,石碑在“破四旧”的人年代被人挖走。

三娘井有许多不解之谜:一是井栏的内侧有29条半沟痕,29条十分明朗,另一条仅为其他沟痕的一半;二是井栏底座上那根为了防止井栏底座散裂的3.5厘米宽的铁箍,几乎天天是潮湿的,但它乌黑铮亮,一直不锈不蚀,为何呢?

相传,这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连。说是这个村有个聪明漂亮的女子名叫三娘,与百姓朝夕相处,大家都很喜欢她。刘知远选妃时将其选入宫中,但她仍喜欢过清贫的村妇生活,想往和乡民和谐共处,入宫后一直郁郁寡欢。刘知远很喜欢她的朴质、善良,对她很为宠爱,三娘却对他说,她仍喜欢乡村生活,希望皇帝仍允许她回归田园,与乡邻们在一起。刘知远没有办法,只好忍痛送三娘回归故里。

这里原来旱情严重,且河水较脏,为了造福乡民,三娘回村后,就请人打了一口井。最初她请大家来打水时,大家以为她是皇娘,不敢靠近,后来见三娘待人和蔼,每天清晨,都为群众打扫井台;冬天,当井台冰冻时,她起早呵冻,把冰凿开,等候乡民们上井提水。三娘尊老爱小,惜穷怜贫,无丝毫皇娘的威严,倒有村妇的亲切,大家又像当初一样与她相处。该村共有29户人家,家家都夫妻双全,儿女满堂,唯有三娘孤身一人。虽然三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们,但大家对她仍有敬畏感,来打水时也都在各自的习惯位置打水,所以周围便留下了29条深沟,而三娘打水的地方,别人从来不站,她仅一人,吃用水都少,自然痕浅。

一天,大家来打水时,发现井栏裂开了,于是赶快去告诉三娘,发现三娘已经死了,神色非常平静。传说李三娘死后,每逢大雾弥漫的清晨,人们仍常能在她家门前的井边看到李三娘足迹。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将此井称作“三娘井”。原来的村庄也就随之而称为三娘村。那井上的铁箍据说是刘知远知道三娘逝去的消息后,特地请人打的,这铁箍结实,还是环境对它的厚爱,抑或是人们的希望,反正铁箍从来未换过,也从来不锈烂。

在“三娘井”的东北方约一里多路处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皇墓墩”。据传说刘知远一生所娶妃嫔不少,但唯有与三娘在一起时才能感到慰藉,所以晚年十分怀念自己的勤劳朴实的妻子李三娘,临死前遗嘱归葬在这里。在皇墓墩的西南方还有一个小湖,当地人叫“拜垫湖”,湖的中间有一个高出水面的土丘,人称拜垫子,传说是人们拜祭刘知远时放垫子的地方。也有人说皇墓墩中不仅葬着皇帝,还有李三娘,大家拜皇帝是由头,拜三娘才是目的。多年以来,不管下多少雨水,湖水再多,垫子也不会被水淹没。大家都说皇娘是念着百姓的,她唯恐大家来看她时弄湿衣服衫,所以垫子始终高出水面,所以垫子上的庄稼长得比什么地方都好。

投靠李嗣源

刘知远,即后汉高祖,沙陀部人,继位之后又改名为刘暠,有的史书上说他是东汉皇族的后代,估计也是在称帝后才有的说法,不太可信。刘知远世代生活在太原,由于家境非常贫寒,所以他的父亲和祖父等人的事迹在史书上都没有什么记载。

在刘知远小的时候,他性格很内向,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因为体质较弱,所以又经常得病。还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由于生活困难,他不得以只好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去当上门的女婿,在封建社会,这种女婿叫做赘婿,社会地位几乎到了最底层,备受歧视。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刘知远不甘心这样下去混一辈子,就寻找时机出去干一番事业。

不久刘知远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今河南濮阳)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后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担任押衙,做了他的亲信。

与石敬瑭的隔阂

对后晋有汗马功劳的刘知远并非一味听从石敬瑭的安排,也有自尊心。在石敬瑭把他和杜重威一起加封为同平章事,并兼领节度使的时候,他不干了,他觉得和杜重威这个靠裙带关系升上来的人任同样的官是对他的侮辱,所以他拒绝上任,在家里装病不出。石敬瑭则认为他是居功自傲,就要撤了他的官职。宰相赵莹替他说情,然后又派大学士和凝到府上去说服,并宣读圣旨,刘知远这才接受了。但此后,君臣之间的关系淡漠了许多,隔阂也逐渐加深,以致后来互相猜忌起来。

为削弱刘知远的权力,石敬瑭有一次借口防范安重荣,让刘知远到魏州任职,将他调出了京城。第二年,又将他调到河东任节度使,而且免除了他禁军统帅的职务,让杜重威接替他。刘知远知道石敬瑭开始猜忌他,到了河东也就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专心经营河东这块地盘。

为收拢河东地区的民心,进而把河东变为他的根据地,刘知远到了之后,就立刻派人把当年打他的僧人请到官府来,热情招待了一番,感动得僧人们热泪直流。从此,刘知远有度量讲仁义的美名传遍了河东,在河东军民的心目当中他的威望大增。刘知远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比石敬瑭要强出很多。

实际上,刘知远本人在有时候还是非常狠毒的,有一次,石敬瑭想把上千名投降的士兵收为自己的亲兵,但刘知远却将他们全部杀死,说是以防后患。此外,他为了对付契丹人,还曾策动契丹境内的吐谷浑部归顺,然后请求朝廷任命其首领白承福为大同节度使,自己将其骑兵收入自己手下。后来,他竟诬陷白承福谋反私通契丹,将白承福及其家族四百余人全部杀死,侵吞了他们的牲畜和财物。

经营河东,静观中原

刘知远在河东一心一意地经营自己的独立王国,但对后晋朝廷的变化他也是时刻注视着。在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景延广把持了朝政,对契丹态度强硬起来,虽然这和刘知远的想法接近,但刘知远并没有和景延广联合,而是很狡猾地静观其变,他也看出来后晋和契丹早晚会发生战争,因此更加注意保存实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在后晋和契丹的三次大的战争中刘知远没有派一兵一卒相救,而是坐收渔翁之利,在后晋和契丹大战阳城时,他仍然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最后把打散的几千名后晋士兵收入自己手下,加上他本身的兵力,河东的兵马有了五万之众,力量雄厚了,刘知远开始寻找时机争霸中原了。

刘知远为了自己的利益,坐视后晋的灭亡而不顾,石重贵几次让他发兵他也置之不理,石重贵没办法,从此也不再和他商议军国大事,刘知远也只知道守卫自己的地盘,在契丹进犯的时候,他领兵在朔州的南阳武谷大败契丹军队。等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在开封宣布将后晋的国土并入契丹,将契丹改为大辽时,他派王峻进奉三表给耶律德光,一个祝贺耶律德光占领开封;一个说自己由于太原一带各民族杂居,加上领兵驻守离不开,所以不能亲自去拜见;第三个则狡诈地说,已经为耶律德光准备了贡物,但契丹的军队从土门(今河北获鹿)进入了河东境内驻守,挡住了到开封的去路,等耶律德光召回军队后,道路通了再将贡物进奉。耶律德光看出刘知远在卖乖,但他无力对付河东,中原的军民反抗就够他应付的了。但他对刘知远上表祝贺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刘知远是后晋最大的地方势力,因此,耶律德光也做了做表面文章,回信称刘知远为“儿”,还赐给一个木拐让王峻带给他,木拐在契丹象征着一种极高的荣誉,王峻拿着木拐回去的时候,契丹人见了纷纷让路,就像看到耶律德光一样。

实际上,刘知远这么做,也是做做样子,因为在有的将领劝他继位称帝,进兵开封赶走契丹时,他就分析过当时的形势,他的话说明他看清了契丹的处境,在中原不可能长久地呆下去:“用兵要看形势,有缓有急,随机应变,现在契丹刚刚收降了后晋十万军队,固守在京城开封,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故,怎么能轻易用兵呢?我看契丹的目的只不过是贪图一些财物而已,财物搜刮够了他们必然会北撤。况且现在冰雪已经开始融化,契丹人不习惯中原的温暖气候,更不会久留,等到他们将要北撤的时候,我们再进兵,那时就万无一失了。”刘知远确实分析得很透彻,也很准确,但见死不救毕竟不是大智大勇一类人所做的事。刘知远投机取巧得以趁势登基称帝,但也就一年的时间他便撒手西去了。两年后后汉也灭亡了,后汉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也差不多了。

称帝建后汉

刘知远表面上说他不想当皇帝,在将士们喊他“万岁”时还让人去制止,说:“契丹势力还很强大,我军军威也没有扬名天下。”后来还是郭威等大将的劝说有些分量,郭威说:“现在远近之心,都不谋而同,将军称帝是天意。如果将军不趁势取之,只管谦逊,恐怕会使人心离散,万一有人先行称帝,那就很被动了。”

刘知远听从了郭威的建议,在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二月称帝于太原。但他为收军民之心,宣布用石敬瑭原来的年号,不用石重贵的开运年号,到六月,进入洛阳后,他才正式改了国号为汉,因为他觉得自己姓刘,是汉朝王族的后代。历史上称为后汉。先称帝后改国号和年号,在历史上极为少见,这只能说明刘知远为称帝费尽了心机。

刘知远称帝之后,立即下令清除境内的契丹势力:“凡各地为契丹搜刮钱财的事一律禁止,后晋时被迫做出使契丹使者的人,不再追究罪责,在各地的契丹人一律全部处死。”当时中原各地的军民已经开始反抗契丹,起义不断,刘知远的称帝和对契丹宣战,对中原反契丹的行动起了根本性的推进作用,耶律德光担心无法回到契丹老家,留下他的舅舅萧翰守开封后,就匆忙北上了。后晋皇族包括石重贵也被迫跟着同行。而萧翰和耶律德光一样也害怕中原军民的反抗,他见局势无法收拾,特别是听说刘知远从太原发兵南下时,更是心慌,就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李从益拉出来,强行让他做个傀儡应付局势,自己则北上也要回草原。

对于李从益母子刘知远又露出残忍的本性,李从益和他的母亲王淑妃迫不得已出来,李从益做了个知南朝军国事的官后,母亲就觉得要有灾难了,等萧翰一离开开封,王淑妃就让属下人早点迎接新主刘知远,但刘知远对于他们母子仍没有放过,在进开封之前,就派人去将他们杀死了。不过刘知远对于像杜重威这样有兵权的人,即使是卖国贼也随意宽恕,他对这些卖国和投降的将领们不但给活着的封官,对于死去的也加恩赠给王公称号。后来,杜重威反叛被刘知远迫降,仍然封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一直到自己将要死时才让人处死了杜重威父子,因为这些,史书评价刘知远时说他有做皇帝的时运,但没有做皇帝的才德。他的一些智谋总是以自己的前途为目的的,其他什么爱国爱民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智救石敬瑭

在后唐末年李从珂起兵和后唐愍帝李从厚争夺帝位时,石敬瑭也领兵赶赴首都,在路上碰到出逃的李从厚,石敬瑭和李从厚到屋内密谈,刘知远为防万一,就暗地里派勇士石敢前去保护,石敢在袖子里藏了一把铁锤,站在石敬瑭的背后。最后李从厚的随从嫌石敬瑭没有忠心保护李从厚的意思,就抽剑向石敬瑭刺来,石敢掩护着石敬瑭躲进旁边的一个屋子里,用巨木将门挡住,等刘知远闻讯领人闯进去时,石敢已经战死,刘知远于是将李从厚的所有随从全部杀死,石敬瑭没让杀李从厚,派人将他先囚禁起来,后来,李从厚被李从珂派人杀死。在民间的墙上经常见到“泰山石敢当”的字样,是避邪用的,故事的本源就是上述事实。

这次,刘知远凭借他过人的机智,又救了石敬瑭一命,石敬瑭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就重用他,让他担任了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兵马总管。刘知远治军非常严格,对于将士一视同仁,所以他的部队军纪很严,战斗力也很强。在石敬瑭和后唐开战后,刘知远就率领仅五千兵将太原城守得滴水不漏,挡住了张敬达五万军队的攻击。

在石敬瑭为保住自己地盘请求契丹增援的时候,刘知远和桑维瀚两个人全力支持石敬瑭,但在许诺的条件上,刘知远不同意石敬瑭既进贡称臣又称子的做法,觉得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屈辱的条件。但石敬瑭一心想做皇帝,担心条件低了契丹不肯出兵,刘知远见无法劝解,只好沉默。在这一点上,他比石敬瑭还算有些自尊心。

耶律德光支援石敬瑭打退后唐的进攻后,对石敬瑭推荐刘知远:“这个大将很勇猛,以后不要随意舍弃。”石敬瑭对于这个救过他性命的心腹之将也是非常满意的,在打下后唐首都后,就让刘知远担任了禁军的总管,将兵权托付给了他。

妻子李皇后

不管刘知远怎样,他的妻子却值得一提,妻子李皇后为人比他要强许多。他的妻子也是太原人,在刘知远当兵地位很低的时候被他强娶成亲,她也没有再反抗,和刘知远过起了日子。后来刘知远地位高了之后,她也被封为魏国夫人,还为刘知远生了一个儿子,即后汉隐帝刘承右。

李皇后忠厚善良,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后,想赏赐将士们,但府库里又没那么多的财物。刘知远就想向百姓征税来敛财赏赐属下,李皇后知道后反对他做这种丧失民心的事,她说:“现在你凭借河东起兵,而且又称义兵,要救百姓于苦难之中,但百姓还没有得到好处的时候你却将他们的钱财先拿走了,这不是失信于民吗?妾愿意将宫中的财物拿出来赏赐将士,虽然不多,但人们不会有怨言的。”这件事传出来后,百姓们非常感动。

刘知远死后,儿子继位,李皇后成了李太后,儿子任用一些无能的人掌管朝政,而且和舅舅也就是李太后的小弟弟李业一块玩乐,使后汉很快就走上了灭亡之路,李太后多次劝说,儿子根本不听,在儿子听信舅舅的话,以为大臣跋扈危及自己的帝位,要将史弘肇等人杀死时,李太后反对他们这么做,要他们和其他宰相商量,慎重从事,儿子竟说:“国家大事,闺门里的妇人知道什么。”流血事件发生后,郭威杀回城来,李太后让儿子下诏劝说郭威,儿子不听,出城交战时死在了城外。郭威入城后,对李太后以礼相待,让她主持政事。等后来郭威称帝后又认李太后为母亲,尊为“昭圣皇太后”,几年后,李太后平静地去世了。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五代时期,军人专横,把人民的生命、财产都当做草芥一样,凡改朝换代或攻下一城,就允许士兵抢劫杀掠几天,以为“奖赏”,人民苦不堪言。

这年,刘知远建立了后汉王朝,做了皇帝。他也打算按照老办法,搜掠京城老百姓的财产“赏军”。他的李皇后劝阻道:“你刚刚坐上皇位,没有给人民一点点好处,就夺取他们的生活资金,不知多少人家因此而家破人亡,这不是新皇帝应有的行为。我的意见是,把皇宫里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劳军,虽然不多,可是军人和老百姓就都不会有怨言了。”刘知远听从了皇后的建议,因此,所有的大臣、将军、士兵都为刘知远的慷慨行为所感动。老百姓本来整日提心吊胆,所有店铺和住宅都关闭门户,京城如同一座死城,听到刘知远下令保护民众安全,全城欢腾,高呼“万岁”之声震天动地,后汉王朝因此迅速巩固起来。

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评价此事说:“刘知远听从妻子的劝告,正是‘福至心灵’;而以前后唐庄宗皇帝听从妻子的谗言,杀了忠臣郭崇韬,则是‘祸来神昧’。”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说明人的精神状况跟“祸”“福”有关系。这是因为人的心思灵敏了,就能自觉做善事,谨言慎行,当然能快乐、幸福。但是当人违背规律,往坏的方面做,就会自取其咎,甚至身败名裂,精神状态当然愚昧了。《左传》中也有“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跟这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主刘知远,事晋威名煊。至是登帝畿,契丹遭逐遣。在位一年卒,甲兵犹未冷。

隐帝秉皇猷,二帝共四秋。信谗杀宰辅,内乱外生忧。诸将不平服,灭汉归后周。

睿陵

今河南省禹州市苌庄乡,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百科从一个底层士卒到真龙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