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汤汤。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分享——怎样寻找故事与素材。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过短篇童话《到你心里躲一躲》、中篇童话《水妖喀喀莎》、长篇童话《绿珍珠》,曾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我目前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要工作就是教学生创作奇妙的故事。
汤汤,儿童文学作家,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三度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内最高等级专业奖)。代表作有《到你心里躲一躲》《水妖喀喀莎》等
很多人以为,写到文章里的必须是大事,必须是有意义的事,这样想是错的。我给孩子的方法是——用平常事物加新鲜元素,发掘写作素材。
平常的东西虽然不惹人注意,甚至很容易被忽视,但恰恰因为它们的平常,使得它离人们最近、最接地气,它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人的血液和气息。
所以,如果能在大家都认为平常的事物里,加入新鲜元素、找到一个奇妙的角度来写作,会让读者倍感亲切和惊喜,并容易引起共鸣。
举个例子,牙齿人人都有,算不上神奇的事物吧,可我用“牙齿”这种平常事物写出过好几本书,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01
写出《姥姥躲在牙齿》的过程
素材灵感来源:一首换牙歌+我的亲身经历
上排牙,扔床下;
下排牙,搁顶架;
不要金牙牙,不要银牙牙,
只要颗颗老鼠牙。
这首换牙歌来自我的亲身经历。
小时候,父母亲忙,基本上把我扔在外公外婆家。我开始换牙齿时,外婆便常常哼着这首换牙歌,郑重其事地把我的上排牙齿扔到床底下,下排牙齿扔到床顶上。
现在,外公外婆住的老屋子空空荡荡了很多年,他们离开我也转眼十几年。外婆哼的换牙曲,依旧萦绕在耳边。我在童话里寄托了对他们的思念。
我写成了什么:“我”的姥姥方素云有一天趁死神忘记关天堂的门时,溜回人间来看我,死神一路追来的故事。
02
写出《喜地的牙》的过程
素材灵感来源:来自我儿子掉下的第一颗牙齿,他为他的牙齿哇哇哭泣,我告诉他,掉牙说明要长大啦,我把它放进一个漂亮的盒子里留作纪念,并在灵感本上写了“牙牙牙”三个字当做种子。
我写成了什么:一个叫做喜地的男孩,胆小乖巧,九岁以后才开始换下第一颗牙。他的换牙经历十分奇特而可怕。每换下一颗牙,他都要大发脾气,让人害怕,和原来的喜地判若两人。
更让人惊恐的是,每一次伴随着新牙的长出,他身体的某一个部位都会发生可怕的变化:第一次,他的一只耳朵变得老长,第二次,他的脖子变得又细又长,第三颗牙换了的结果是,他的脸孔变成了碧绿的颜色……后面我就不剧透啦~
03
写出《水妖喀喀莎》的过程
素材灵感来源:一颗“多余的”牙齿+与一个小女孩谈话观察
那天是和一个女孩儿说话,我看见她的左边门牙和犬齿之间,多鼓了一颗牙,那颗牙雪白、玲珑,并没有因为多余而显得不好看,反倒让女孩有一种说不出的俏皮有趣。
我总忍不住看它,把女孩瞧得不好意思了,她说:“我舍不得拔掉啦,它是我的标志。”我说:“嗯,一定不要拔掉。”我们相视而笑。
我写成了什么:《水妖喀喀莎》说的是一百多年前,一群水妖上了岸,因为她们住的噗噜噜湖干涸了,不得不漂泊到人间,在人间等待湖灵召唤,等待湖水归来。上岸的九个水妖忍受不了漫长的痛苦和孤独,拔掉了属于水妖的牙齿,忘记自己也忘记过去,成为普通的人类生活着,只有水妖喀喀莎孤独又勇敢地坚守着……
04
素材加工法:
平常事物+新鲜元素
你们看,上面这些作品的灵感都来自牙齿,牙齿就像是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后,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子,长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姥姥躲在牙齿里》写的是亲情,《喜地的牙》写的是成长,《水妖喀喀莎》写的是爱和坚守,还有一本《门牙阿上小传》写的是平凡人生的悲喜。
你看,我从平常的“牙齿”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和构思,写出了一个个神奇而有新意的故事,是不是很好玩?平常生活里被人忽视的东西,都是写作的素材,可以写到神奇,写到陌生,写到让人眼睛一亮呢~
我想起来之前有个孩子写过一篇“打喷嚏”的作文,过了很多年,我对这篇作文还记忆深刻。
那篇文章写了一节数学课,有个感冒的同学一直打喷嚏,他的喷嚏一秒钟打一个,同学们悄悄地给他画“正”字计数,闹出了很多笑话……
打喷嚏是多么小的事情啊,它比芝麻黄豆还小呢,跑进作文里来,却成了妙趣横生的素材。
许多好的写作种子看起来都很平常。因为平常,我们很多人忽视了,看不见了,瞧不上了,“有眼不识泰山”了。
如果我们能从似乎每天一个样的生活里找到与众不同的感觉,从零零星星的小事里,感受喜怒哀乐和生活的情趣,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越是微小,越是为人忽视的事情,写下来却最是特别,最打动人心的和让人眼前一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