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性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系统思维分析问题,就要明晰事物的系统特性。在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的系统特性集中体现在整体性、耦合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四个方面。
整体性: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是有机统一的体系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系统是一个由五个子目标彼此关联组成的复合体,其整体性就在于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这既体现在教育目标各组成部分的存在整体性,也体现在它们所形成的功能整体性。
在存在维度,其整体性表现在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不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中的某一个子目标能代表的,也不是其中的某几个子目标能覆盖的,而是它们共同的总体集合,是在教育理念、过程和价值等各领域各环节的全方位、立体化布局和定向;
只有坚持整体考量和总体统筹,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才能显现全景全貌,才能充分展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成效。
耦合性: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系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作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紧密作用的体系,蕴含着普遍联系的思想。
在这一体系中,“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撑的。其中,凝聚人心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凝聚人心就是要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爆发出“人心齐、泰山移”的共生共振效应。
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凝聚人心的工作和造福人民的事业离不开具有高尚健全人格、掌握丰富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必须打造一支能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希望的德才兼备之师。造福人民是教育工作的价值导向。
只有坚守人民立场,将为人民谋幸福进行到底,才能使人心聚得实、人格塑得全、人力激得活、人才育得好。全面完整准确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坚持和实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五位一体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层次性: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是结构科学有序的体系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是由五个子目标结合与联系构成的,是具有科学结构的大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厘清这五个子目标的层级结构,找准各子目标在教育工作目标系统中所处的“生态位”,才能
立足个人角度,每个人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力争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立足社会角度,社会的生存、延续与发展都需要大量人力、人才资源的投入与支撑,这就要求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大力开发人的智力,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立足国家角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地支持。
开放性: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是与时俱进的体系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形成、发展与演化必然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产生相互作用。从我国内部的教育目标来看,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外部的教育目标来看,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内部目标是外部目标的逻辑起点,外部目标是内部目标的价值归宿。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促使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充分交流,保证系统的内部有序和外部稳定。
坚持前瞻性思考,引领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创新教育理念是开展行动的先导,是实现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的思路、方向、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创新教育理念,指引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就必须坚持前瞻性思考。
坚持用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把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只有加强前瞻性思考,才能适时调整教育理念,使教育理念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更好推进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坚持前瞻性思考创新教育理念,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让教育理念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考量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理念紧跟全球发展步伐。
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加快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教育发展必须体现前瞻性,深刻思考大势和大局,认清机遇和挑战,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一代新人,特别是要培养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加快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变化,让教育理念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社会普遍形成了对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要求,教育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动态化、终身化态势,迫切要求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
坚持全局性谋划,统筹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的规划坚持全局性谋划,强化教育统筹,要树立全局意识,把教育工作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谋划,统一于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只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的战略意义,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才能对新时代教育工作发展进行战略谋划,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事业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坚持全局性谋划强化教育统筹,要处理好教育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营造教育事业发展良好环境。着眼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同时又要汲取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握教育发展的历史与方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和前进路径,坚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处理好个人生存发展需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关系,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培养出更多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坚持战略性布局,凸显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的关键实现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必须抓好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实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
坚持战略性布局,就要在核心教育领域上下功夫。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体现在教育方方面面。
坚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地位,把握好育人的正确方向,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坚持战略性布局,就要在关键教育环节上下功夫。形成协作协同协调、共建共育共享的教育格局,寻求教育“和谐共振”的新途径和新力量。
同时,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文化、家教和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战略性布局,就要在补齐教育短板上下功夫。要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着力解决“乡村弱”问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结语
教育要补短板、强弱项,就要全力培基固本、提质增效,最终实现教育各领域间的协调并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