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若是没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就像是人生没有童年。但低幼向的国产动画,总让你在影院里尽为人父母责任的同时,怀疑人生。
至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相继问世,打破国产票房天花板,也打破了“动画电影就是给儿童看的”的固有印象。然而“长大成人”并非一帆风顺,三年多过去了,无论票房、口碑、观众层次,《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然令人仰望。
《大圣归来》
《大鱼海棠》
近年来国产动画票房崛起,但大多数国产动画有一个先天不足——诞生之初就是为满足低龄儿童的需求,通过电视剧集吸粉,形成粉丝基础后再转战大银幕。但电视剧集满足儿童观众,电影市场面对全年龄段观众,IP内涵不足,外延无论再怎么衍生,都难以破圈。
当然,立足低幼,能够满足儿童观众也算成功,但中国动漫电影需要更大的格局和视野。在大圣、大鱼之后,大熊猫“泰山”登场了!
《我从中国来之熊猫泰山》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有一个共同之处,在核心IP的打造上,一开始就跳出了低幼的红海竞争,立足于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全民偶像。后者把孙悟空的形象现代化、成人化,而前者则把大熊猫的形象动漫化。以大熊猫形象开发动漫IP不存在“破圈”的苦恼。它的粉丝无论年龄、不分国界,这个懵懵懂懂的萌物自带合家欢属性。
这样的思路其实与好莱坞的爆款动画一脉相承。可爱的无牙仔、贱贱的小*人……这些动漫IP能够吸睛、能够破圈吸粉,风靡全球,是从娘胎里就考虑了如何满足全年龄段、合家欢的种种需求。
相较于无牙仔、小*人,大熊猫这个IP更加无敌。大熊猫堪称天下萌主,不仅是中国观众瞬间萌化,就连国际友人也毫无抵抗力。
国宝大熊猫在国际上是中国符号的象征。近年来,随着“熊猫频道”开通全球直播,世界各地的粉丝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