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教研资讯泰山学校语文导师团队ldq
TUhjnbcbe - 2021/1/13 6:45:00

品读语言,感悟情感

泰山学校语文导师团队活动报道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情感类课文的特点是辞淡情浓,将值得继承发扬的精神充盈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是“以文悟道”“因文学道”的过程。引领学生感受语言之美,领悟情感之美,是教学这类课文的上佳选择。

年9月18日,泰山学校语文组吴海燕导师团队一行人齐聚阅览室,召开导师团队会议,确定本学期课例研究以“品读语言,体会情感”为主题,分年级开展课例研究,以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课例分别是:《掌声》《父爱之舟》《桥》。

引领示范助成长,砥砺前行共芬芳。授课教师聚集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认真研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备课;反复听课、磨课;积极参与研讨,力求将团队力量最大化。

六位老师经过一个多月的研课,磨课,精心打造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范例(每一位老师至少备了四次课,磨了三次课)。11月9日、10日、12日,为期三个上午的泰山学校语文组吴海燕导师团队汇报课展示活动在录播室举行。

周依柳老师与陈红年老师共同执教《桥》。

周依柳老师执教第一课时。构思新颖别致,抓住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感悟洪水的凶猛。由词入句,由句到段,抓住关键词、标点,添加表情、肢体动作,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本课亮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朗读不再是活动形式,而是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陈红年老师执教第二课时。旨在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感受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用心触摸文句,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适当加以补白和更换角色朗读,加背景音对结尾的悲壮气氛进行渲染,并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对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巩固,加强语文要素的训练。

曹景资老师与曹瑞琪老师共同执教《父爱之舟》。

曹景资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曹老师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概括场景时,先示范概括,提炼出方法,让学生迁移运用。在体会作者描写场景、细节蕴含的感情时,先导学后自学。聚焦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学习经验。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曹瑞琪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她层层递进,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父爱之舟”的深情和意义,在明白作者表达父亲深情的基础上运用延伸、拓展运用。创设情境、搭建情感支点,让学生根据支架叙述经历事件,感受“亲情厚爱”。从课堂交流看,学生掌握了用真实事件表现深情爱意的方法。

刘俊朦老师与胡雅琴老师共同执教《掌声》。

刘俊朦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感受英子的自卑与忧郁。从而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为第二课时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胡雅琴老师执教第二课时,抓住文本的关键进行精心的剪裁:抓住开始的“忧郁”、后来的“开朗”以及衔接二者之间的纽带——“掌声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对比中发现英子前后行为的变化,在读中感受英子前后心理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掌声中蕴含的力量,感受到同学们与英子间真挚的情感。通过模拟采访,把学生带入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近距离地和文本进行对话。

汇报课后,导师吴海燕组织团队成员针对本学期的课例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邀请了校长邓水群和副校长肖云良亲临指导。每一位老师写了深刻的反思,在总结会上进行了分享交流,有的老师讲到动情处还忍不住留下了幸福的泪。最后,邓水群校长对导师团队活动做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我们通过课例研讨,根据自己的校情、学情,探究最适合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最恰当的教学策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六位教师以独特的教学风格,特有的教学魅力,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汇报课,为泰山学校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作用,也为语文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研讨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一起聚焦深度学习,促全校教师同进步,共成长!

文字:陈红年

图片:语文组

编辑:胡兴

编审:徐芳

终审:钟星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研资讯泰山学校语文导师团队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