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年8月22日,在山东泰安参观多年历史的岱庙(东岳庙),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南北长.7米,东西宽.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平方米,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余间。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殿宇巍峨,城垣高筑,古木参天。据不完全统计,岱庙古树达余株,大多与石碑并立。走进松柏掩映着的红墙*瓦,顿觉庭院深深,历史在古木中更显厚重。岱庙古树最为古老的当属汉柏院中的5株汉柏。相传这5株汉柏是汉武帝元封年(公元前年)东封泰山时亲手所植。多年过去了,5株汉柏仍然苍劲挺拔,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每逢飘雪天气,“汉柏凌寒”成为岱庙一大胜景。唐槐院内,唐槐已枯,但人们在枯死的唐槐腹中又种出新槐。新槐枝叶婆娑。如今,老木与新枝交相映衬,为岱庙增添“唐槐抱子”一景。泰安北依济南、南接曲阜,境内的泰山为五岳之首。城市建在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历代帝王均前往泰山封禅,历代风云人物争相泰山。岱庙是泰山的祖庭,历代帝王至泰山封禅祭奠,必先在岱庙举行参拜仪式,以示对泰山神圣的虔诚。岱庙古树中,不乏久已枯死的柏木,但躯干仍坚然挺立,如铮铮傲骨,像庙域中挺立的无数石碑一样,记载着历史的岁月;细细端详,枯柏干上的每一个疤痕、每一道纹理,似乎都像年轮一样写满了岱庙历史的沧桑。而有的枯木冠上则爬满老藤,枝叶显得极其繁茂,势如“枯木逢春”。尤其挺立在望岳阁附近墙垣之上的几株枯柏,常让人疑惑是先有的墙,还是先有的树。岱庙还有几株很有趣的名树,更加耐人寻味。阁老池畔有株枯柏如华表耸立,因躯干扭曲不凡,人称“宁死不屈”柏;后寝宫东西两侧各有株高大银杏树,春天鹭鸶在树上筑巢、生儿育女,秋天里*叶满树、硕果累累,秋风吹过,不时有籽实飘落,人称“送子树”;天贶殿小露台北边有株苍老古柏,人称“孤忠柏”。人们喜欢闭上眼睛,围着那块“迷糊石”正反各转3圈,然后再蹑手蹑脚地去摸孤忠柏。据说,摸准了,便是有福之人。岱庙每一处古树景点,几乎都有碑刻陪伴,古碑和古木肝胆相照,形影相随。著名的《汉柏图赞碑》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上的汉柏图是乾隆皇帝依照汉柏院西北角上的汉柏亲手绘制而成。汉柏院东墙,有历代碑刻多方,墙前树下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所书“第一山”碑刻,影印着古柏枝叶筛下的阳光习习生辉。汉柏院北面,石台高筑,一座汉柏长亭掩映在古木的浓荫里。从汉柏长亭望去,岱庙的重重殿宇无不笼罩在古柏的郁郁苍苍之中,与古老的泰山融为一体。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