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您还是我原来的老爸吗
TUhjnbcbe - 2021/2/7 1:14: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m.39.net/pf/a_4709994.html

老爸这是怎么了?

安静的病房里突然传来了咆哮声:"您这是怎么了?动不动就发脾气、还无理取闹、我们辛辛苦苦送的饭,您也不肯吃,原来您也不这样呀,整天乐乐呵呵的,脾气那么好,这些天怎么感觉跟变了个人似的,您到底想让我们怎样?”

医护人员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刘大爷的儿子在发飙呢,刘大爷是一位脑卒中患者,刚入院时沉默寡言,这些天突然开始焦虑、烦躁,甚至不配合康复治疗。因为这些天的情绪多变,导致家里人非常不理解。

医生告诉家属,刘大爷是出现了心理障碍,家属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必须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才能促进患者康复。

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为表现,它可以是生理性的(如脑损害),也可以是心理性的(如认知歪曲或动机缺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患者常出现情绪异常,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易产生抑郁、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甚至个别患者有自杀的倾向!

心理障碍原因1失望悲观心理

脑卒中患者多数伴有劳动能力下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若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较为严重,机体部分功能会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直接会对其生活节奏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继而出现悲观失望的心理。

2迫切了解疾病知识心理

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迫切想了解自身疾病知识的情况,包括发病的原因、具体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

3焦虑急躁心理

脑卒中患者发病突然,患者功能恢复的较慢,患者存在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等情况,会因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出现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失眠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通过镇静药来对症状进行缓解。

4自卑多疑心理

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前,交往较为广泛,在患病后,担心自己成为了家庭的负担,家庭与社会地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对周围人员的态度较为敏感,常会怀疑别人不尊重患者,从而出现抑郁、孤独等心情。

5睡眠障碍

脑卒中患者会因为夜间护理与治疗、陌生的环境而出现睡眠障碍,且多数脑卒中患者存在肢体活动障碍、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从而影响其睡眠的质量。

6性格特征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性格可能会变得狭隘、固执、急躁,内心存在孤独感,渴望与他人交流,需要别人的了解,与外界脱离联系后,较易出现性格改变的情况。

7缺乏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

脑卒中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家属长期照看患者可能出现精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患者会出现缺乏家庭支持的情况。

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一旦稳定,即应开始肢体康复护理和锻炼,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脑血管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既需要体能上的康复,更需要心理方面的干预,及时正确处理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康复的重要环节。

怎样护理这样的患者呢?

01.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护理人员为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时,应给予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并在护理的过程中,保持振作以及稳定的情绪,以熟练的技术、得体的举止、良好的医德以及健康的心态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安全、可信以及舒适的治疗环境。

02.指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对患者的年龄、个性特征、经历、文化水平、症状特点以及家庭状况等进行了解,与患者多接触,诱导其可以对内心的痛苦进行倾诉,鼓励脑卒中患者的家属可以理解、关爱患者,从而促进患者可以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

03.特殊方式交流

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因为脑部病变而出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较好的与外界进行沟通,从而较易产生孤独的心理,护理人员为此类患者实施护理时,可采用手势、口型进行表示,也可通过摇头或点头的方式进行确认,同时护理人员也可采用书写的方式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

研究表明: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较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更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庆荣.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加速康复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16(46):-,.

[2]王春燕.中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37(1):-.

脑心健康管理师(维护一组)

*灿医院

刘霞医院

杨钰医院

医院

周旭湖医院

代医院

刘希医院

王艳江苏医院

侯医院

刘晓敏医院

王念婷新疆医院

刘凤勤河南医院

史秀医院

邹翠翠医院

李艳医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微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您还是我原来的老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