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缩影,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传承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泰山文化》编委会对《泰山文化》期刊进行重新定位,即在继续刊登文学版的同时,策划创办了《泰山文化》系列专刊,将具有泰安、泰山特色的历史及现代文化,分期分专题连续刊登。
一、《泰山文化——泰山怪石溯源》
主编:周广*
泰山古称岱宗,大约形成于28亿年前的太古时代。稳如泰山、重于泰国、国泰民安,诠释了中华民族高尚的品质和理念。泰山观赏石主要分布在泰山周围的河流中,古称“泰山怪石”。《泰山怪石》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形质圆润、色纹丰富、韵意深邃。据史书《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记载:大禹治水划定九州时,“泰山怪石”与泰山的麻(高杆植物,皮可织衣、拧绳可力拔千斤)、松树盆景、水玉等御定为贡品。据考证“泰山怪石”是有史以来御定为贡品的“中华第一石”。
年11月11日,国务院颁文,将赏石艺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观赏石鉴评标准》颁发实施,“泰山怪石”的保护传承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泰山文化》系列专刊”泰山怪石溯源”的出版发行,将承载着泰山历史文化的"泰山怪石”记录史册,世代传承,发扬光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节选自《泰山文化—泰山怪石溯源》卷首语
二、《泰山文化·泰山石敢当》
主编:周广*
泰山石敢当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石敢当文化是秦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于五岳独尊的泰山,植根于广阔的民间,既有鲜明的地域性,又有广泛的民族性,还有其国际性。千余年来,泰山石敢当已从单一寄托人们追求平安、吉祥、健康的民间信仰习俗,逐步演变成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治国安邦、社会责任的文化体系。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文化》的系列专刊之一,主要设立敢当文化、敢当展馆、敢当文艺、敢当活动、敢当作品等五个部分。旨在通过介绍反映石敢当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近年来我市石敢当文化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寻觅泰山石敢当的历史脉络,探解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基础;揭示泰山石敢当的当代精神实质,理顺泰山精神与石敢当精神的关系;阐明石敢当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石敢当文化的包容性:肯定石敢当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的作用。该专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治性、学术性、可读性强,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教育价值,为进步深化研究和传承敢当文化提供依据。
————节选自《泰山文化·泰山石敢当》序
三、《泰山文化·泰山玉》
主编:于超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石是泰山的骨骼,是泰山的脊梁,是泰山文化的基因;而玉是石中精华,玉在泰山的发现,更加彰显出泰山之美。
《泰山玉》作为《泰山文化》的系列专刊之一,主要编辑有泰山玉文化、鉴赏、欣赏、佳作等几个部分。旨在通过较为系统地介绍泰山玉文化艺术。从不同角度层面寻觅泰山玉文化的历史脉络,探解泰山文化基础,展示泰山美玉当代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和精神价值。
————节选自《泰山文化·泰山玉》卷首语
四、《泰山文化·泰山石》
主编:周广*
《泰山石》作为《泰山文化》的系列专刊之一,主要编辑有泰山石文化、泰山石春秋、泰山石缘录、泰山石博会等几个部分。旨在通过较为系统地介绍泰山赏石文化。从不同角度层面寻觅泰山石文化的历史脉络,探解泰山文化基础,展示泰山石当代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专刊图文并茂,集文化传承、艺术鉴赏于一体,雅俗共赏,可读性强。一刊在手便可知泰山文化一角,可视泰山之美。
“泰山安,四海皆安。”愿泰山玉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呵护人们的生活。愿《泰山文化》系列专刊,凝聚泰山文化、民族精神,成为人们情系泰安、泰山的“半亩方塘”。
————节选自《泰山文化·泰山石》卷首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