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化常识12阿房宫赋附古代建筑形制
TUhjnbcbe - 2021/5/16 1:23:00
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图片摘自网络)

阿房宫赋

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文体,它“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写景抒情。赋最早出现于先秦诸子散文,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赋体文章的代表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诗经》“六义”的“赋”属表现手法。)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与晚唐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六王毕,四海一。

四海: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喻指全国各地。如《孟子·告子下》中“是故禹以四海为壑”,《赤壁之战》中有“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汉代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唐代李绅《古风》中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宫:上古,“宫”指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秦汉后,专指帝王住处。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楼:指我国古代多层土木结构建筑(非现代之钢筋水泥为之),或建筑物的上层部分。

阁: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架空的小楼房,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廊:也称“庑”,常合称“庑廊”,本是堂下环设的附屋,后泛指屋檐下正房两边或独立有覆盖的通道。

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晋陶潜《归田园居》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之句。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复道: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故称。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台:供游览、瞭望的高而平的建筑,多为土或砖石筑成。

殿:高大房屋,特指帝王受朝理*或祀奉神佛的房屋。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为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辇:本意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君王后妃所乘的车。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

鼎:一般三足两耳盛行于商周的器物,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亦用作烹人的刑具;古代还视为立国重器,是*权的象征。

铛:平底的锅。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六铢,两锱为十二铢,即半两。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堆,也指储存水路转运粮食的仓库,后泛指粮库。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栏、槛(jiàn):栏杆,纵者为栏,横者为槛。

城郭:城指内城的墙,引申指里城;郭指外城的墙,引申指外城——故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说法。城郭后泛指“城邑”或“城市”。

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王垛村,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现仅存关门。

古代建筑形制

一、城、郭

城,指内城的墙,引申指里城;郭,指外城的墙,引申指外城——故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说法。城郭后泛指“城邑”或“城市”。如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句,以及姚鼐《登泰山记》的“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二、府

旧指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如《孔雀东南飞》中“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也指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如《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也指大官、贵族的住宅,如《红楼梦》中有贾府;现也指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如元首府、总统府。

三、邸

邸(dǐ):高级官员的住所,如官邸。“潜邸”又称潜龙邸,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

四、观

观(guàn):古代宫廷或宗庙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另外,“观”又指宫殿中的偏殿,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也指道教奉神修炼之的地方,如白云观。

五、庙

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贤的处所,如家庙、土地庙、孔庙灯。

六、陵

帝王的墓地。如易县有清西陵。

七、阙

阙(què):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借指朝廷,如王勃“城阙辅三秦”与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也指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

八、宫、室

上古时代,“宫”就是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尔雅·释宫》中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二词完全同义。但两者所指范围广狭有别,“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故有“登堂入室”的先后之说。秦汉以后,“宫”专指帝王住处,所以杜牧《阿房宫赋》说“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室”仅指平民居住的一般房屋,所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九、殿

高大房屋,特指帝王受朝理*或祀奉神佛的房屋。颜师古注曰:“古者屋室高大,则通呼为殿耳,非止天子宫中。”

十、堂

古代宫室建筑一般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物的空间分堂、室、房三个部分。正前部分较大的空间为“堂”,是宫室的正屋,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上古时堂前无门,有台阶;堂后有室,供人居住;室的两侧是房。

十一、阁

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架空的小楼房,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项脊轩志》中曾有“旧南阁子也”。又指楼与楼之间的空中复道或架空的栈道,还特指女子的卧室(《木兰诗》中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句),用于官署名则是对内阁的简称。

十二、厢

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俗称“厢房”,即现在所谓的东西配房。《汉书·周昌传》有“吕后侧耳于东厢听”。

十三、楼

我国古代指多层土木结构建筑(非现代之钢筋水泥为之)或建筑物的上层部分,如杜牧《阿房宫赋》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十四、逆旅

我国古代的旅店。逆,迎接;旅,旅客——逆旅,即迎接旅客之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十五、馆

客馆,接待宾客供应食宿的地方;也指比较华丽的住宅。如林黛玉有潇湘馆,王勃《滕王阁序》有“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十六、传

传(zhuàn),古时供往来商旅宾客居住的客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舍相如广成传”。

十七、庐

古代沿途迎接商旅宾客的房舍,也指较简陋的住房。诸葛亮《出师表》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十八、廊

也称“庑”,常合称“庑廊”,本是堂下环设的附屋,后泛指屋檐下正房两边或独立有覆盖的通道。杜牧《阿房宫赋》有“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十九、榭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上或临水的木屋,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游憩、眺望。水榭则三面临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十、亭

一种源于周代的汉族传统建筑,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刘禹锡《陋室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叔同有“长亭外,古道边”。

二十一、台

供游览、瞭望的高而平的建筑,多为土或砖石筑成。《老子》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二十二、斋

原指古人斋戒的居所,也常指雅静的书房、学舍等。

二十三、庭

本义为厅堂;也指“中庭”,院子。古代宫殿有堂有庭,台阶上四方而高的屋子叫“堂”,台阶下则为“中庭”,也即院子。柳宗元《田家》诗有“庭际秋虫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二十四、轩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如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书斋惜抱轩,归有光的项脊轩;有时也可指门、窗、楼板或栏杆,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开轩面场圃”。

二十五、塾

塾本来是位于王公列侯私宅大门内外两侧的堂屋,或街坊里巷大门内外的公共堂屋,占地相当大,是新鲜瓜果大批采摘后人员聚合集体尝鲜的地方;又因为只在一年中的特定季节里短时间使用一次或几次,平时空闲,故兼用为教书就读之所,称为私塾。

二十六、陛

本义指宫殿的台阶,“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陛下”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二十七、限

限:门槛。如姚鼐《登泰山记》中说:“崖限当道者。”

二十八、楹

楹,本是厅堂前部的柱子,故有张贴在楹柱上的对联——“楹联”。

二十九、门户

古代宫室的双扇大门称为“门”,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为富贵之家也;内部堂、室、屋之间的单扇门称为“户”,如苏轼有“月色入户”,小巧可爱也。

三十、牖

牖(yǒu),古建筑中堂与室之间的窗子,后泛指窗。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多用“牖”,“窗”少见。如《史记·陈胜吴广列传》有“瓮牖绳枢之子”,归有光《项脊轩志》有“余扃牖而居”。

三十一、萧墙

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又名“塞门”、“屏”。大臣要到宫廷觐见君王,首先要经过萧蔷,故萧蔷之内指的就是宫内,成语有“祸起萧蔷”。

三十二、谯楼

谯(qiáo)楼,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楼。《三国志·吴主传》有“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

三十三、斗拱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相关链接:

朗诵经典:李泽华《阿房宫赋》

全品优学堂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常识12阿房宫赋附古代建筑形制